时间:2025/4/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理论武装入耳入心、新闻宣传浓墨重彩、文艺精品成果丰硕、文明新风吹遍边城......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聚力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大力弘扬“北疆文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深做实产业发展“五大行动计划”,坚决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培塑呼伦贝尔崭新形象,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呼伦贝尔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高擎思想旗帜凝心聚力铸魂

壮阔前行的每一步,莫不源于伟大旗帜的领航力量,源于点亮时代的思想光芒。

办好呼伦贝尔事情,推动呼伦贝尔发展,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呼伦贝尔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党的二十大代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乌兰牧骑歌唱演员金克勒那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呼伦贝尔市委深化理论学习,带头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面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听旁听制度,引导各级党委(党组)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化理论研究阐释,让真理光芒照耀前行道路。成立呼伦贝尔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社科理论界立项65项重点和一般课题,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开展首批市级社科普及基地测评工作,社科强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创新学习方式,通过集体研学、领导讲学、专家辅学等形式,打造善于学习的“示范班”;创新开展“政治+专题+体验”学习模式;坚持线上学习与线下辅导相结合,强化阵地建设,打造“学习强国”线下空间41个,健全学用激励机制,通过“七个学”“一带N”等方式,实现由党员干部学到全民参与学的拓展延伸;以分众化为抓手组建特色宣讲团,广泛开展主题宣讲2.5万余场,受众万余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阿荣旗百姓宣讲团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

几张简单的小板凳,街坊邻居围坐在一起,一场别开生面的“小板凳宣讲”就开始了。这是额尔古纳市拉布大林街道新华社区组建的“小板凳”宣讲队,“宣、讲、议”三位一体,将“官话”变“白话”,将“文件语”变“家常嗑”,以接地气、冒热气的语言,与群众讲政策、谈发展、话家常、解民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建品牌、民生政策等内容,让党的好声音在基层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群众感慨道:“小炕桌就是宣讲台,田间地头、温室大棚就是宣讲阵地,这样的宣讲接地气,长知识。”

五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流舆论阵地更加牢固,为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引领和精神动力。

围绕中心工作奏响发展强音

党的工作重心在哪里,群众的关切在哪里,舆论引导的阵地就在哪里。呼伦贝尔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舆论氛围。

近年来,全市新闻战线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等重大主题宣传,深入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推出“牢记嘱托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呼伦贝尔新篇章”“呼伦贝尔‘春’机勃勃”等系列全媒体报道,分地区分领域分行业开展采访报道,全媒体多平台、多视角展现呼伦贝尔市为把美好愿景转化为生动现实的铿锵步伐,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记者深入田间地头报道丰收景象。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成立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14家旗县融媒体中心全面建成提质增效,市旗(区)两级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完善。

五年来,共有77件新闻作品获内蒙古新闻奖,8人获评“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十佳新闻工作者”“内蒙古德业双优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优秀新闻工作者”等称号。累计在中央、自治区级主流媒体发稿超9万篇条,居自治区前列。联合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开展“把答卷写在北疆大地上·呼伦贝尔篇”大型融媒体行动,在年奔腾直播矩阵中首次实现单场直播总量破百万,移动端首日总观看量达.86万人次。《精彩呼伦贝尔》宣传片登陆香港卫视;《最美呼伦贝尔》推介片在国内外主流媒体推广。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油画之城”现场作画。

立足“呼伦贝尔大草原”市域公用品牌,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自然禀赋、历史文化和人才资源,面向区内外打造“油画之城”等5张品牌文化新名片。

7月23日,呼伦贝尔“油画之城”建设启动仪式暨中国油画名家主题作品展成功举办,呼伦贝尔市被授予“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呼伦贝尔学术研究中心”“中国油画学会呼伦贝尔写生基地”“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呼伦贝尔研创中心”称号,“多彩呼伦贝尔极致草原印象”成为呼伦贝尔市响亮的名片。

弘扬时代新风汇聚奋进力量

8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办“北疆楷模”先进事迹发布会,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李振海被授予“北疆楷模”荣誉称号。39年植树造林绿化荒山,39年为民造福初心不改。李振海亲手种下60多万株树苗,无偿捐赠8万余棵,为多亩荒山披上绿,创造生态效益已经超过3亿元。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塔温敖宝镇村民李振海被授予“北疆楷模”荣誉称号。

美德凝聚人心,榜样催人奋进。近年来,呼伦贝尔市3人(集体)获评北疆楷模,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52人荣登自治区好人榜;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0人荣获自治区级以上道德模范,58人荣获区级以上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获得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12人获得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开展“最美人物”评选,全市累计推选各类先进事迹人物人,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先进典型群体。

群众的呼声在哪里,服务群众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呼伦贝尔市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协会”,在全区率先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建设精品中心(所、站)个,实施志愿服务项目个,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全市“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培育出59个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其中牙克石市“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海拉尔区“益”心向党、阿荣旗“暖融荣”、新巴尔虎左旗“红色大‘理’包”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获得群众好评。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积极发挥服务基层群众作用,开展文明实践活动8.2万余场次。全市共有志愿服务队伍支,注册志愿者33.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的15.67%。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榜样就在身边”主题公园12处,大力推动本地“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模范典型进公园、广场、街道、社区,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的浓厚社会氛围。

扎兰屯市卧牛河镇“妙剪筑梦”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开展技能培训。

文明新风吹拂城乡大地,呼伦贝尔市文明创建再创佳绩。年,呼伦贝尔市在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地级提名城市测评中获得88.63分,位列全国第18名、全区第1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成绩位列全国第8名、全区第1名。以文明城市创建引领“六大创建”,持续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行动,全市获评全国文明村镇15个,全国文明单位18个,文明家庭2个,荣获自治区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社区(小区)共计个,11个旗县通过自治区文明城市复检,2个旗县成功晋升自治区文明城市,成功实现全域创建目标。

呼伦贝尔市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广泛动员各界力量,建成国防教育主题公园、街区、广场等场所14处,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组织“百名上校进百校”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踔厉奋发强国·勇毅前行向复兴”为主题的军营开放日,邀请中小学生走进军营,感受军营生活。举办“爱我国防”大学生全民国防教育演讲比赛,成立“筑梦新时代·奋发强国防”呼伦贝尔市“同心”全民国防教育少年宣讲团,让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爱国情感。

“最是书香能致远。”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着力打造“书香呼伦贝尔”全民阅读品牌,新建“红旗书吧”“右岸书房”等城市书房,建成草原书屋个、乡镇街道草原书屋“中心书房”个、校园草原书屋“中心书房”15个,阿荣旗新发朝鲜族乡唐王沟村草原书屋荣获“全国最美草原书屋”。

......

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实践养成多措并举,如同细雨,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人的心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坚持以文化人滋养文明心灵

呼伦湖畔,碧波滔滔滋养出一方钟灵毓秀之地。呼麦、长调悠扬绵长响彻呼伦贝尔上空,剪纸百米长卷《乌兰牧骑》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定收藏,“那达慕文化之乡”陈巴尔虎旗闻名全国......民间文艺精品创作背后,是呼伦贝尔市大力支持精品文艺作品创作的缩影。

年7月17日晚,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冰壶馆里掌声雷动,欢呼声、感叹声不绝于耳,冰壶馆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欢乐、轻松、温暖的气氛......由国家一级导演执导,多名著名编剧、编导、音乐家共同创编的大型冰舞秀《呼伦贝尔之恋》,在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冰壶馆震撼上演。

通过讲述呼伦贝尔古老的传说,展示了呼伦贝尔深厚的地域特色和多元民族文化内涵。冰上杂技以冰雪为台、草原为景、牧人为本,演绎了一场呼伦贝尔冰雪旅游和体育文化相结合的饕餮盛宴。

新春走基层采访中,记者聆听生态护林故事。

呼伦贝尔市深入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精品文艺作品不断涌现,话剧《不灭的火焰》被列为全区建党百年重点剧目;电影《呼伦贝尔城》、歌曲《吉祥四季》、图书《猎神》、舞蹈《使鹿部·伊堪》等多部作品获评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兴安岭上》荣获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奖;民族语译制影片《钱在路上跑》荣获第四届全国民族语电影译制片艺术类一等奖,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乌兰牧骑获评第九届全区乌兰牧骑艺术节团体金奖。深入推进“两个打造”,实施“北疆石榴籽家园”翻译工程,举办乐舞诗《征程》专场演出,制作大型非遗剪纸作品《中华民族一家亲》,推出《文脉·回响》专题节目,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承弘扬,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升。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呼伦贝尔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围绕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文化精品惠民增色幸福生活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如今,在呼伦贝尔这块沃土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市民都能随时欣赏各种文化精品,徜徉在文化艺术的海洋。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这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声。呼伦贝尔市不断打造“文艺之都”,充分发挥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服务作用,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基层服务活动。全市12个国有文艺院团扎根基层,广泛开展“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到人民中间去”“送欢乐、送文明”基层综合志愿服务活动,演出余场,惠及近万人次,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文化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也必须服务人民、惠及人民。呼伦贝尔市聚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打造“15分钟文化惠民圈”文化惠民工程,城乡居民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公共文化场馆或新型文化空间,享受品质公共文化服务。呼伦贝尔市还积极启动“公益电影+”放映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累计放映公益电影场,受众53万人,受邀参加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届公益电影高质量发展论坛并作典型发言。

新巴尔虎左旗乌兰牧骑队员用歌声欢度国庆。

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民间工艺产业在民间不断生根、开花、结果,建成的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非遗文化孵化产业项目,还成立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主题文创店,进一步推进文化强市之路。加强版权保护,推进版权事业产业发展,从第一家从事免费的自治区呼伦贝尔版权服务站开始,五年间建设版权服务站(分站)81个,覆盖版权行政部门、文联、融媒体、文化馆、乌兰牧骑、文创企业等多领域,著作权登记量达到每年个以上,总数突破2个,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著作权人。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站在新起点上,呼伦贝尔市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团结奋斗、扎实工作,讲好新时代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故事,唱响新征程呼伦贝尔奋进凯歌,让深厚的文化底蕴绽放时代芳华,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呼伦贝尔新篇章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来源:呼伦贝尔新闻

编辑:董莹

编审:赵宗杰

终审:李恩广

总监制:肇慧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7623.html
------分隔线----------------------------